皮膚吸收功能的秘密

你可曾想過我們的皮膚是通過什麼途徑吸收外界物質的?

我們在皮膚上使用化妝品或使用護膚品的目的,都是希望這些物質對皮膚健康美麗有意義,對治療皮膚病的皮損有幫助。要做到這些還是很不容易的,因為皮膚有完整的屏障,藥物、營養物質只有通過了這一保護層,才能稱得上真正用到了地方。

    既然前面我們把皮膚比作了堅不可摧的鎧甲,比作由磚和水泥砌成的磚墻結構,那不是「鐵板一塊」的感覺了嗎?那還花那麼大代價塗抹化妝品,在皮膚上塗外用藥不是枉然嗎?

    其實,皮膚與生俱來就具有吸收外界物質的能力,稱之為經皮吸收、經皮滲透或透入。如果一種化妝品成分要真正作用於皮膚,它就必須能夠滲透進入皮膚。皮膚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吸收:①主要途徑是角質層;②毛囊皮脂腺開口;③汗管口。也就是說,藥品或化妝品中的有效成分,即能夠對皮膚細胞發揮作用的成分,必須首先穿透最外面的角質層,然後彌散進入表皮和真皮,才算被皮膚吸收了。

皮膚的吸收功能可受很多因素影響,主要如下:

  1. 皮膚的結構和部位

皮膚的吸收能力與皮膚的厚度,特別是角質層的厚薄、完整性及其通透性有關,不同部位皮膚的角質層厚薄不同,因此不同部位皮膚的吸收能力有很大差異。一般而言,按吸收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陰囊>面部>下肢屈側>上臂屈側>前臂>手掌、足底,面部一般是在鼻翼兩側最易吸收,上額及下額次之,兩側及面頰最差。皮膚損傷導致的角質層破壞,也可使損傷部位皮膚的吸收作用大大增強,因此皮膚損傷面積較大時,使用外塗藥物時應注意藥物過量吸收所引起的不良反應。

2. 角質層的水合程度

皮膚角質層的水合程度越高,其吸收能力也越強。藥物外用後用塑料薄膜封包,要比單純外用的吸收系數高100倍,就是由於這種密閉封包的做法阻止了局部汗液和水分的蒸發、角質層水合程度提高的結果。面膜,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採用了這個原理。因此,同樣多的水分通過面膜封包的方法,比單純抹在臉上吸收得要多很多。臨床上常採取這種方法治療肥厚性及乾燥性皮損,可以大大提高外用藥物的療效,如神經性皮炎、皲裂角化性濕疹、大面積斑塊型銀屑病皮損等,但也應注意藥物的過量吸收問題。

3. 被吸收物質的理化性質

通常化妝品中總會標榜各種有效成分,單獨看時,每種成分從理論上來說都是有意義的,比如說維生素C可以美白、清除氧自由基,但是一旦作用到皮膚上,還需要考慮它是否能被有效吸收,這就需要留意化妝品的基質成分和滲透技術了。

  完整皮膚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微量氣體,水溶性物質如維生素B、維生素C、蔗糖、乳糖及葡萄糖等不易被吸收,而對脂溶性物質吸收良好,如脂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激素如雌激素、睾酮、孕酮、脫氧皮質酮等,對油脂類物質也吸收良好,主要吸收途徑為毛囊和皮脂腺,吸收的強弱順序為羊毛脂>凡土林>植物油>液體物質。維生素A、維生素D及維生素K容易經毛囊皮脂腺透入。

    動植物性和礦物性油脂都是經毛囊皮脂腺透入,經角質層吸收的油脂量極微,在顯微鏡下可以看見,在皮脂腺細胞中有滴狀油脂。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使用上述油脂成分過多,就可能導致導管口過度堆積而堵塞毛囊皮脂腺,引發炎症或痘痘。

    我們經常看到報導,在化妝品中添加重金屬成分如鉛、汞等情況,這些物質可以被吸收嗎?如果是重金屬的脂溶性鹽類,如金屬汞、甘汞、黃色氧化汞,是可經毛囊皮脂腺透皮吸收的,但表皮本身不能透過,因為鉛、錫、銅、砷、銻、汞有與皮膚、皮脂中脂肪酸結合成複合物的傾向,使本來的非脂溶性變為脂溶性,從而使皮膚易於吸收。

4. 外界環境因素

環境溫度升高可使皮膚血管擴張、血流速度增加,加快已透入組織內的物質彌散,從而使皮膚吸收能力提高。環境濕度也可影響皮膚對水分的吸收,當環境濕度增大時,角質層水合程度增加,細胞內外水分濃度差減少,使皮膚對水分的吸收減少,反之則吸收能力增強。

    此外,劑型對物質吸收有明顯影響,同種物質不同劑型,皮膚的吸收率差距甚大。加入有機溶媒可顯著提高脂溶性和水溶性藥物的吸收,如粉劑和水溶液中的藥物很難吸收,霜劑可被少量吸收,軟膏和硬貼膏可促進吸收。

    現在醫美工作者使用水光針、納米微晶針或超聲導入法也是為了開放皮膚的物理通道,以促進難透皮物質的滲透及吸收。

5. 年齡、性別

    嬰兒及老人的皮膚比其他年齡層更易吸收,性別之間則無差異。

Share:

Facebook
Twitter
Pinterest
LinkedIn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

推薦文章